莫迪与普京在莫斯科会谈,确立将两国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!泽连斯基:感到“大为失望”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两家公司此次的合并将采用约5:5换股的形式进行(去除58同城的对外投资部分)。根据双方股东达成的最终协议,现阶段,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.2%的股份,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(合1700万份ADS)和4.122亿美元现金。
似乎网络公司之间总会上演一些反转的“爱情”戏码,从优酷土豆、滴滴快的再到昨日宣布合并的58同城与赶集网, 一对十年的劲敌走到了一起,是不是又要相信爱情了。
去年7月,58同城CEO姚劲波曾表态称,“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,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,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,”收购没有意义。
“他(姚劲波)那是气话。” 昨天突袭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,赶集网CEO杨浩涌如此称,而姚劲波说:“我后来改变主意了,世界在变。”
最早消息是在4月14日晚上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援引知情人士称,58同城与赶集网正计划合并。由于反垄断担忧,这一笔交易可能会分成两个阶段。传闻最终在发酵三天后变成现实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两家公司此次的合并将采用约5:5换股的形式进行(去除58同城的对外投资部分)。根据双方股东达成的最终协议,现阶段,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.2%的股份,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(合1700万份ADS)和4.122亿美元现金。
资本层面,双方未来将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,新公司将采取双品牌战略,赶集网与58同城保持独立运营。人事任命上,赶集网CEO杨浩涌和58同城CEO姚劲波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,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。
此外,腾讯将以52美元(每ADS)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。投资金额将分别用于58同城与赶集网战略合作的现金部分以及增持58同城现有股权两个部分。
如果以上这些已知或并不关心,直接看“插曲”吧。目前对“在一起”的表述上,58同城的用词是入股,赶集网强调是合并。去年7月,姚劲波曾表态称,“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,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,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,”收购没有意义。
“他(姚劲波)那是气话。” 周五突袭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,杨浩涌如此称,而姚劲波说:“我后来改变主意了,世界在变。”
同为分类信息平台,58同城和赶集网都成立于2005年,除了用户群重合度高,业务领域、产品形态、盈利模式和市场拓展也具有颇高的相似性。
为了由信息环节深入交易环节,自营业务上,赶集网、58同城先后在去年底推出O2O项目赶集好车和58到家,分别瞄准C2C二手车交易、上门生活服务。
而58同城在上市问题上获得先机,于北京时间2013年10月31日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,去年6月底获BAT当中的腾讯入股。赶集网则曾表示,会坚持独立发展,不会在BAT中选择阵营,计划今年上市。
业内人士曾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正常采访时分析,58同城已经上市的背景下,赶集网想有较高的IPO估值,营收和净利都必须取得傲人成绩,还需要把58同城曾经规避的问题都解释清楚,并拿出更明确的盈利模式,才可能打动投资者去投资同一模式的公司。
不可否认,长时间的PK增加了两家公司的市场推广成本。58同城的财报显示,2014年第四季度,其净利320万美元,同比下降70.2%,主因是公司加大了市场投放力度及进行新业务58到家的孵化。同时,58同城在2014年全年和第四季度的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3.1%、149.3%。
合并后两家公司将避免打市场消耗战。至少这一点上,姚劲波和杨浩涌的想法是坦诚和一致的。二人认为,节省本金的还有一个好处,随着有更多的精力、资金和人员投入到业务领域,新业务的成功概率会变高。
谈及是否涉及垄断,姚劲波称,“58同城和赶集网虽然在分类信息市场(是)第一、第二的网站,但是在整个大的生活服务领域,可能我们两家并不属于特别大的企业,每个领域都有对手。另外,我们既然做了这个交易,跟政府有关部门做了沟通,我们也会设计很好的交易架构。”
移动互联网时代,信息获取更容易,只有继续深入交易和场景,才能有更大的流量变现和商业模式探索空间。而当慢慢的变多的创业者投身垂直细分的O2O领域,苦苦干了十年脏活累活的重模式分类信息平台同样需要求变。
记者梳理发现,去年10月至今,58同城先后投资e代驾、全资收购驾校一点通、并购安居客、投资家装O2O平台土巴兔。
平台定位的房产业务上,赶集网、58同城近期先后以合作方式拓展新房业务。4月14日,赶集网与房多多达成战略合作;3月2日,58同城并购安居客。
具体到房产业务如何融合展开,姚劲波仅称,“我们会以开放的心态,包括和房多多、爱屋及屋新型的公司寻求合作,我想赶集的合作有很大的可能性也会部署过来。”
视角扩大点儿,两家的合并对行业有啥影响?O2O分析师、亿欧网联合发起人黄渊普撰文认为,大多数表现在三方面:一,各细致划分领域的线下商家;二,同属于生活服务O2O平台的别的玩家;三,各细致划分领域的O2O创业公司。
双方CEO称合并后的效果是“1+12”,今后两家公司会在细分业务领域各有侧重。易观智库分析师庞强则点出,未必能实现“1+12”的效果。尽管两个品牌独立管理有助避免因分歧过大导致发生决裂的可能,“一旦一方的实力明显超过对方,利益的分配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”。综合而言,未来长时间内双方的博弈仍将继续。
2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但不限于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等,违者必究。